旅行世界,不管造訪到哪個國家的哪個角落、哪個轉角上,最吸引人的除了是在地的美食之外,其令人最能感受到旅行的意義與一個城市的精華縮影之處就屬一個城市之中的老街、古街了,而在日本最為著名的老街莫過於東京、京都的老街亦或是埼玉的藏造老街…等等,但不管是哪一種的日本老街,櫛比鱗次的木造老屋舍都能感受到歷史的古樸美好!

那旅行日本來說,京都的老街、老屋可謂是世界聞名也眾所皆知,但除了京都之外,位於九州大分縣的由布市湯布院町川上的川上湯の坪湯之坪街道,則是旅行日本的台灣旅人來說,較為不為人知的溫泉老街,整個環境優美清淨,古色古香、典雅文青,有著美麗的山景與街景映襯的懷舊溫泉老街,古老木造房舍,很是優美也很有旅行感!

而在台灣的話,想找到一處有著溫泉街道氛圍感,亦有著豐富歷史與日式木造建築的景點也是會有的囉,在這樣的一處景點更是免費的景點還能體驗與了解到曾經的台灣木材發展歷史呢,是個能充分感受日式風情更能增添知識的景點呢!

那就跟著巡日探索在臺灣的一抹和風,來一趟在臺灣的和風巡禮吧!

位於臺灣臺南縣臺南市(たいなんし / Tainan)白河區(バイホー / はくが / しらかわ / Baihe)的台灣木材故事館(Taiwan Wood Stroy House),是一棟興建於昭和31年(西元1956年)的日式木造房舍,房舍的面積約為60坪,在興建之初,早期是作為辦公的廳舍使用,而隨著時間推移,後來則改為了宿舍使用!

那麼這樣的日式廳舍、日式宿舍,其最特別之處在於屋內有著一根螺旋狀的精神柱,也成為了這棟日式木造建築最具特色與代表性的室內建築格局,那在室內的建材更是大部分皆使用檜木作為了主建材,能一進入該棟日式木造建築就能聞到高雅的木頭香味!

但也因為該棟日式建築,其實曾多年不曾維護使用、年久失修,遂在西元2019年時,被整修完成為在關子嶺風景區內的台灣木材故事館,更是深具歷史意義的一棟日式歷史建築囉!

那要前往這棟古色古香又充滿著木頭香氛的台灣木材故事館,是需要留意開放參觀的時間的,開館時間為周二至周日的上午9點30分至下午4點(遇每周一、台灣農曆除夕、政府公告停止上班日則為休館日),免費參觀!
那麼想要前往這座身在日式溫泉鄉最為特別與有著高雅的香氣的日式木造建築,前往的方式相當簡單,只要使用Google地圖或車上的導航機定位在台灣木材故事館(73255台南市白河區關嶺里關子嶺30號)即可輕鬆抵達!

驅車前往,依循著導航就可以輕鬆的抵達這棟有著香味的日式木造建築,不過因為這棟日式木造建築為處的地點是於175市道旁,所以對於停車來說是較不易的!

但在日式木造建築後面則有著可停放約數台的停車位可供停放!

那麼如果要以最方便的方式前往的話,其實這棟日式木造建築的對面也就是關子嶺的關子嶺嶺頂旅遊資訊站與嶺頂公園,在嶺頂公園就有著相當廣大的免費停車場與洗手間可供使用,所以亦是可以將車輛停放在嶺頂公園處,再步行約莫1~2分走過來即可!

那麼一走近這棟充滿的木頭味的日式木造建築,也就是現為台灣木材故事館前面,更可以感受到當初的日式氛圍,也因為被整修過後的時間相當的近,所以整體的建築看起來非常的新穎與美麗!

光還沒進入台灣木材故事館之前,在日式木造建築的外部環境,都能隨意的拍出一張最美的日式風情網美照了,相當的好拍也因為較鮮為人知,還是個相當新穎的日式景點,所以造訪的人數也不會太多,適合細細品味與慢遊的旅人好好感受這棟木造建築的美、的溫潤!

那麼說到了該棟的日式建築,保留的程度可謂是相當的高與完整,在表門(おもてもん / omotemon)、外壁(がいへき / gaiheki)、下見板、雨淋板(したみいた / shitamiita)、格子窓(こうしまど / koushimado)、棟瓦(むねがわら / munegawara)、鬼瓦(おにがわら / onigawara)、軒(のき / noki)、軒下(のきした / nokishita)、庇(ひさし / hisashi)、玄關(げんかん /genkan)、座敷(ざしき / zashiki)、押入(おしいれ / oshiire)、障子(しょうじ / shyouji)、襖(ふすま / fusuma)…等等的傳統日式建築格局都能一覽無遺!

不過若是初次接觸日式建築的旅人,可能會對這些的名詞會有那麼些許的陌生,但其實這些建築樣式與格局也相當的容易聯想的到!

像是
表門(おもてもん / omotemon) = 日式住宅的大門,是設置於住宅正門的正式入口,進入後即為玄關。
外壁(がいへき / gaiheki) = 位在日式住宅四周的圍牆,主要是區隔出內部與外部的空間隔絕之用。
下見板、雨淋板(したみいた / shitamiita) = 如其名,正是為避免泥土或稻草敷製成的牆壁因為下雨的雨水而受損,所以會在外牆的部分更鋪設一片片的橫向木板,也是日式住宅最普遍的建築樣式。
格子窓(こうしまど / koushimado) = 傳統日式住宅最為常見的窗戶樣式,用以細木條垂直交叉出格子形狀的格子窗,而日式格子窗更有著多種樣式,其中以鑲嵌兩柱之間的為平格子,那這樣的設計也能讓外側看不到內側,是相當擁有功能性也兼具美觀的的窗戶設計,更是傳統日式建築最為常見的窗戶樣式。
棟瓦(むねがわら / munegawara) = 日式住宅之中,最為普遍位於屋脊上的瓦片,而除了棟瓦更有著衾瓦、伏間瓦、冠瓦…等等,日本的瓦片也相當多樣式也非常著名,而瓦片的主要用途也是防止雨水滴入房子內部。

鬼瓦(おにがわら / onigawara) = 在日本動畫或是城堡也經常的可見一般,是一種安裝在棟瓦兩端的板狀瓦片總稱,而名為鬼瓦其是有著深遠的意涵的,是為了趨吉避凶所用也兼具了一般瓦片的防止雨水滲入屋內而漏水的功能。
軒(のき / noki) = 是為日式住宅最為常見的一種建築格式,是從屋頂延伸而出,超過了房屋的梁架之外的部分,突出的部分就如同屋簷一般,可以阻擋下雨、下雪與陽光直曬屋內外牆與窗戶內部之處,具有防曬、防雨雪保護屋舍的功能。
軒下(のきした / nokishita) = 一樣是作為防雨、防曬所用,而在這樣的空間格局之中,在日本最為常見的就是將柿子垂掛在軒下,造訪日本較為鄉下與柿子的產地還能多少看見這樣特殊的景觀。
庇(ひさし / hisashi) = 即為安裝在窗物上或是門上的遮雨板,在現代建築也相當常見,只不過是建築材料與格式的不同而已,都同樣兼具著遮擋下雨、下雪與日曬的功能。
玄關(げんかん / genkan) = 是為出入口與室內空間之間的小空間,通常稱為土間,也就是在此脫去鞋子、雨衣、雨傘,更是放置鞋櫃…等,較為容易有著泥沙、水滴的地方,以隔絕外部與內部的中間地區,然後再從架高的木地板進入室內,有點像是室內的外部空間延伸。

座敷(ざしき / zashiki) = 是為一棟傳統日式建築之中,最好的地方,也是景緻最美的房間,因為距離的入口處最遠,更是通常為面對著緣側及庭園,有著較為舒適、涼爽的空間,更是最為主要作為接待客人的重要區域。
押入(おしいれ / oshiire) = 日本卡通動畫可說是最為常見的畫面之一,是在日式住宅中,儲藏物品與棉被…等等物品的地方,通常裝有不透光的橫向拉門,亦可稱之為壁櫥。
障子(しょうじ / shyouji) = 在日式建築之中,是用作隔絕室內與室外之間的和紙拉門,樣式為長方形木格子門上貼有白色薄和紙的障子門,用以橫向拉門的方式,白天可用於採光與保有隱私、晚上點上室內光源,仍可以保有一點點的光源透射與光影效果,通常是為日式建築最為特色的門戶樣式,也是常見於傳統日本戲劇與日本動畫卡通中的場景之中。
襖(ふすま / fusuma) = 一樣是為隔絕分隔空間之用,不過襖主要是用於房間的隔間所使用,也會用較多數、多層的襖作為房間的牆壁之用,其也是在木製的框架上貼上數層紙或布的不透光拉門,因為是位於室內的隔間也是室內較為顯眼之處,所以在設計與材料上,都會比較華麗與漂亮。

而一路從房舍的外觀巡禮之後,就要好好的進入這棟美麗的木造日式建築一探究竟囉,由於現在是作為台灣木材故事館的展示館,所以在入口玄關處就有著親切的導覽人員,指引如何參觀這棟台灣木材故事館,在進入之前是需要脫去鞋子的,因此館方也會提供一個可回收再利用的不織布鞋袋,可供參觀的旅人裝上自己的鞋子提著入內參觀,而這樣的小巧思其實常常前往日本旅行的旅人,肯定也不陌生,因為在日本的許多名勝古蹟,需要入內的場域,日本也通常會提供一個鞋袋供參觀的旅人使用之,可說是非常的具有日本風情與日本文化的小巧思!

那麼一走入台灣木材故事館的走廊之中,滿滿的日式木造建築的氛圍感與那些木頭的展示,都相當的符合整個場館的氣氛與韻味,而在館內展示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台灣國人對於國產木材的認識、了解與體驗,而利用這棟位於關子嶺風景區旅遊動線上的日式木造建築,打造出有著五感體驗的場館環境,因為整個最能表達與詮釋木材的就屬日式建築了,日本國人喜歡檜木、喜歡木造,可是眾所皆知的囉!

在整個展館若要細緻的深入了解,展館共分為七大區域!

分別為1.入口服務區、2.國產材知識區、3.國產材驗證標章知識區、4.國產材五感體驗區、5.傳統木作手工具知識區、6.國產材創作家具區、7.DIY體驗區。

在整個參觀動線也相當的流線與完整,更是處可以盡情拍照、拍好拍滿的美麗日式木造場館囉,也是對於日式木造建築、喜好木頭的旅人的最愛了!

而整個參觀、拍照、包含體驗、走走逛逛可在此停留的旅遊時間約為30分~40分就已是很足夠了,較為適合作為一個造訪關子嶺溫泉風景區的順遊景點之一囉!

下次造訪臺灣臺南白河,別忘了到位處濃厚日式風情溫泉鄉之中,飄散著高雅清新的淡雅木材香味的日式古老檜木建築的「台灣木材故事館」看看!



到TWITTER關注巡日旅行攝 | 到TUMBLR關注巡日旅行攝
到Vkontakte關注巡日旅行攝 | 到Plurk關注巡日旅行攝
到FACEBOOK關注巡日旅行攝 | 到YOUTUBE關注巡日旅行攝
或立即加入巡日旅行攝社團或巡日論壇與大家一起交流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