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的建築、無形的記憶,一棟棟從每個時代所遺留下來的歷史建築,其建築的特色與外觀總能述說著這棟建築的起源與故事,而從歷史建築的身上更能探索出一個時代之下的思維!

曾經歷經日本時代的台灣,其因為在日本時代深受日本文化的影響之下,在台灣的中部地區更有著傳奇色彩般的日式、西式在地信仰中心,更有著西方色彩、巴洛克式建築風格而構築成的奇特和洋式廟宇!
那就跟著巡日探索在臺灣的一抹和風,來一趟在臺灣的和風巡禮吧!

位於臺灣臺中市(タイツォン / タイジョン / たいちゅう / Taichung)/豐原區(フォンユエン / ほうげん / とよはら-く/ Fengyuan)的豐原後山腳福德祠(日本時代巴洛克式建築福德祠),是一座位於鐮子坑口而有著濃烈巴洛克風格的土地公廟,因其鐮子坑口古時地理環境好亦有著豐沛的水源,所以吸引著眾多富有的人們居住此處生活,然而在眾多富人定居於此的鐮子坑口,也因此有了金谷的別稱(舊稱)!

而於日本時代,西元1930年,因為豐原鐮子坑口居民,深受日本文化與豐碩的經濟成果所帶來的影響之下,當地的居民即在當地建造了不少有著日式風格與融合歐洲風格的特色土地祠,而座落於後山腳的土地公祠是為一座有著最具巴洛克風格的拜亭,更是位於當地的風水地象鼻脈之上,整個土地公祠除了擁有著濃烈異國風情的巴洛克拜亭之外,也因為早期於當地生活的居民,不少是客家移民,因此在這座土地公祠後方,更有著極具客家建築文化色彩的化(花)胎,可謂是種多元民族文化交融而成的奇特廟宇!

那麼想要前往這一座起源於日本時代,有著異國風情萬種的土地公祠,前往的方式相當簡單,只要使用Google地圖或車上的導航機定位在後山腳福德祠(420台中市豐原區鎌村路107巷102弄194號)即可輕鬆抵達!
但因為後山腳福德祠是位於巷弄山腳處,所以其實前往的路線有三條,而最好走的路是走鎌村路107巷102弄這條一小巷,因為一抵達就有著較大的腹地與方便的免費停車場可以停放汽車或機車,是一條較為適合汽車行駛的路線!

那麼整個在豐原鐮子坑口的三大特色土地公廟分別為,豐原鐮子坑口金陵祠、豐原鐮子坑口後山腳福德祠、豐原鐮子坑口金古祠,若是先探訪豐原鐮子坑口金陵祠,再往豐原鐮子坑口後山腳福德祠前行的話,其兩者的距離約是750公尺、3分鐘的車程而已,但導航會有比較大的機會指引您走上鎌村路271巷,而從鎌村路271巷這方向來的話,兩條路線都是相當狹窄的巷弄小路,而且其中一條後方的道路更是狹窄到難以駕馭汽車的陡坡小路!

所以若是開車的駕駛技術不純熟或是騎乘機車的話,較不建議從後方前往,因為陡坡小路與過於陡峭會顯得較為危險!

而簡單的方式辨別方式,就是若導航指引快到目的地時,見到了佛音寺(上下坡請小心)的指示牌就表示您是走上後方最為難走的一條陡坡小路,看到此告示牌,就比較不建議繼續前行囉,會比較危險!
那麼驅車前往,依循比較好走與安全的路線前往,抵達目的地附近即可看見有一小塊的免費停車場,在此停妥車後,向著停車場後方望去就是後山腳福德祠了!

一路沿著停車場旁的步道前行,迎來的則是那清幽與翠綠的的綠地與恬靜的氛圍,可以充分的感受到鄉下人家的從容自在感!

而在樹後,也就是後山腳福德祠的後方,率先看到的就是那擁有客家建築文化色彩的化(花)胎,這樣的客家特色文化建築,可謂是十分少見,所以到了此處也是必定要好好欣賞一番!

再往前行後,就會看到一塊碑文,是為福德祠重修落成的紀念碑,可謂是紀念著與紀錄著日本時代的當地歷史的重要歷史碑文,而若是從遠方一望更能從遠方看見重修落成的紀念碑後方的碑文,十分有意思!

那麼對於這樣一座有著巴洛克拜亭的土地公祠,了解了有著這麼豐富的歷史之後,前往欣賞這樣獨特的異國風土地祠的風貌也是來到此處最重要的目的囉!

在整個拜亭建築,其巴洛克式建築雕刻精細與特殊,非常的令人感到驚艷,而後方正殿卻是傳統的閩南厝身,正殿後方又是為客家建築文化色彩的化(花)胎,這樣一座小小的廟宇可謂是融合了多國與多世代的一種建築,堪稱在日本時代的奇景之一也不為過!

而時至今天的現在,這樣的特色奇廟,若是沒有特別的去深究歷史的話,也是很容易的去忽略在台灣這塊寶島上居然有這麼特別的瑰寶!


也因為這裡就僅有這麼一座土地公祠,可以走走逛逛感受日本時代遺留下來的異國風情土地祠的旅遊時間約是30~40分就已很足夠囉,較為適合作為一個旅途之中的休憩點囉!

下次造訪臺灣臺中市豐原區,別忘了到鮮為人知!隱身在街坊巷弄之中,起源於日本昭和時代,有著濃烈異國風情的巴洛克式建築「後山腳福德祠」看看!



到TWITTER關注巡日旅行攝 | 到TUMBLR關注巡日旅行攝
到Vkontakte關注巡日旅行攝 | 到Plurk關注巡日旅行攝
到FACEBOOK關注巡日旅行攝 | 到YOUTUBE關注巡日旅行攝
或立即加入巡日旅行攝社團或巡日論壇與大家一起交流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