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區的脈絡、文化,總是能述說著一個時代的縮影,曾經歷經日本時代的台灣,在台灣的各地也遺留了不少關於日式建築、日式神社、日式氛圍…等等的相關歷史建築!

而在豐原鐮子坑口一帶更是有著以三座日洋風土地公祠而聞名的歷史建築,其在豐原鐮子坑口可說是各具特色也相當的有意思,更是可以深深的感受到日本韻味的氛圍感!
那就跟著巡日探索在臺灣的一抹和風,來一趟在臺灣的和風巡禮吧!

位於臺灣臺中市(タイツォン / タイジョン / たいちゅう / Taichung)/豐原區(フォンユエン / ほうげん / とよはら-く/ Fengyuan)的豐原鐮子坑口金古祠(庄尾金古祠),是一座位於鐮子坑口而有著濃烈日本味的土地公廟,因其鐮子坑口古時地理環境好亦有著豐沛的水源,所以吸引著眾多富有的人們居住此處生活,然而在眾多富人定居於此的鐮子坑口,也因此有了金谷的別稱(舊稱)!

而原設於豐原鐮子坑口庄尾的金古祠,在西元1926年時遭到人為毀損,而於西元1928年由地方仕紳出資擴建,後於西元1932年修復擴建完成,因其當時在西元1930年的台灣深受日本時代的影響,故在豐原的鐮子坑口也捲起了一股日本風,所以擴建修復完成後的金古祠不僅僅只是修復還立上了一座迷你的大紅色鳥居,且在大紅色鳥居上更掛有寫上自力更生的匾額,如此特別的日台文化交融,加上自力更生的字眼,更讓這樣的日式土地公廟因而聲名遠播與特別了起來!

那麼說到了豐原鐮子坑口其受到日本時代影響下的土地祠分別有豐原鐮子坑口金陵祠、豐原鐮子坑口後山腳福德祠、豐原鐮子坑口金古祠,而若是順道來到了豐原鐮子坑口,這三座日洋風土地公祠皆是在相距不遠處的地方,所以也是到豐原鐮子坑口必一一造訪的特色土地公祠!

如果是北上的旅人,則是由豐原鐮子坑口金古祠→豐原鐮子坑口金陵祠→豐原鐮子坑口後山腳福德祠會比較順路,而若是南下的旅人則是豐原鐮子坑口後山腳福德祠→豐原鐮子坑口金陵祠→豐原鐮子坑口金古祠會比較順路囉!

那麼想要前往這一座起源於日本時代,有著迷你大紅鳥居的土地公祠,前往的方式相當簡單,只要使用Google地圖或車上的導航機定位在豐原鐮子坑口金古祠(420台中市豐原區鎌村路640號)即可輕鬆抵達!
驅車前往,一路巡禮完了豐原鐮子坑口金陵祠與豐原鐮子坑口後山腳福德祠,接下來就來到了豐原鐮子坑口金古祠,而由於金古祠位處較為大條的公路旁,所以停車的部分就僅能路邊停車了!

從對向車道遠處一望,沒有專注的仔細一看只會覺得這只是一座稀鬆平常的台灣傳統信仰文化的福德祠!

但隨著走過車道,由近一看,就能發掘到那小小迷你的大紅色迷你鳥居座落在其中,非常的具有日本味!

而仔細一看鳥居的基座更能看出左右兩側的鳥居基座各寫上了奉、獻這兩字,看上去十足的擁有日式氛圍,也能徹底地了解到這一座日式土地公祠當時深受日本文化的影響!


那麼往深入一看,就能看出那帶有台灣傳統信仰文化福德祠的感覺出來了,在重修本福德祠的石碑則是已經被鑲嵌在廟後的大榕樹樹幹內,相當的有意思也十足的特別,很有一個充分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縮影與味道!

不過時至今天的現在,福德祠除了有著那日本味的紅色鳥居外,其實也還有十分有著日式韻味的石燈籠,可惜已經被震毀也曾一度被棄置,但在西元2000年3月時,則是將石燈運送至文化中心保存並擇期整修。

那原本放置石燈籠的石燈座也被當地的攤販當成了工作檯使用,著實可惜,在台灣擁有這麼特別的異國文化交織的文化資產著實不多,而該福德祠不管是鳥居、石碑、匾額還是石燈籠…等等,都相當具有代表一個地區的歷史脈絡與文化價值!

也因為大紅鳥居上有寫的自力更生的字樣,也讓這座日式土地公祠,因這樣的自力更生的四個字而聞名,因其過去多數在農村生活的村民深信,除了祈求神明保佑,自分也要付出努力,才能有其收穫!

而這樣的日式土地公祠,有著這麼豐富與特別的文化脈絡,可說是百聞不如一見,相當的有其意義,但也因為這裡就僅有這麼小小的一座日式土地公祠,可以走走逛逛的旅遊時間約為20~30分就已是很足夠了,較為適合做為一個旅途之中的休憩點囉!

下次造訪臺灣臺中市豐原區,別忘了到鮮為人知!藏身在偌大公路旁,以迷你紅色鳥居上寫有自力更生匾額而聞名的日式土地公祠「豐原鐮子坑口金古祠」看看!



到TWITTER關注巡日旅行攝 | 到TUMBLR關注巡日旅行攝
到Vkontakte關注巡日旅行攝 | 到Plurk關注巡日旅行攝
到FACEBOOK關注巡日旅行攝 | 到YOUTUBE關注巡日旅行攝
或立即加入巡日旅行攝社團或巡日論壇與大家一起交流討論!!
